1、“一物不知, 深以为耻, 便求知若渴”的意思为当自己对事物不理解时,要认为他是耻辱,并化为动力学习新知识。
2、出处:陶弘景的《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3、”译文:读书读了有一万卷那么多,有一件事自己不知道、不了解,深深地认为这是一种耻辱。
【资料图】
4、这句话说的是陶弘景自己在求学、学习方面的一种认真的态度,用功读书,虚心求教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
5、古人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把耻辱化成前进动力,这种尊重知识、积极学习的精神应该是每个求知者都应该有的。
6、扩展资料对于古之学者来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不只是一个口号,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引领,一种激励。
7、明代学者徐光启和利玛窦熟识之后,他因为《几何原本》“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论”,于是向利玛窦提议合作翻译此书。
8、利玛窦则因为翻译此书颇有难度,劝他搁置此事。
9、徐光启回答说:“吾先正有言,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10、”毅然以“吾避难,难自长大;吾迎难,难自消微,必成之”的气概,迎难而上,开始了这部著作的翻译工作。
11、朝学者阎若璩,幼年体弱多病,资质鲁钝,兼有口吃,读书至千百遍,往往还不了解书文的大意。
12、但他立志博览群书,曾将“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来鞭策自己勤学不怠。
13、水滴石穿,积思自悟,终于在1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他因为“读书有所碍,愤悱不肯寐”,沉思良久,“心忽开朗,自是颖悟异常”。
14、他继承了清初学者博学多通的学风,只要“一意未析”,就会“反复穷思”,甚至是“饥不食,渴不饮,寒不衣,热不扇,必得其解而后止”。
15、每论一事,每立一说,都要穷原竟委,力求精核,“大抵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
16、他的《尚书古文疏证》,用120多个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祛千古之大疑”,成为一代名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