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进钢,女怕进纺”,这句俗语反映了纺织女工的艰辛和劳苦。但在江苏宿迁,纺织女工侍文雅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在“经纬线”之间,不但做好了这份“苦差事”,还织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的特别策划——《了不起的劳动者》,一起来认识以勤为线,织就不凡人生的侍文雅。
“打结、穿经线、穿纬丝、穿胶边、检查布面、查经面、查纬丝……这就是我们纺织女工每天的工作内容。步骤单调,动作重复,但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步骤出错,布料就可能废掉。所以,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上千万次的练习,才能在织机前游刃有余。”
(资料图片)
侍文雅,江苏德顺纺织有限公司织造三车间生产班长。她拿着手电筒,在纺织机间不停穿梭着检查。
纵横交错的经纬线又细又密,侍文雅要带领20名纺织女工,在8个小时内,不停巡回检查车间里的672台纺织机布面,错不得分毫。
“横着的线就是纬线,竖着的就是经线,用手电筒查疵点容易看到。看这根断经,我们用手电筒一照很容易就看到了。一断经,机器就必须要停下来,要迅速打结,再开机继续运行。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个断经就可能会影响整批布料的质量,比如留有停机的印记、不平整等问题。所以像‘打结’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侍文雅说。
打结时,线头留得长了、容易卡在布面上;留得短了,容易再次断线;速度慢了会影响生产的进度和产量,所以打结一定要做到“稳、准、快”。而想要达到这个水平,没有任何窍门,就靠一个字:“勤”。“就是勤快些、勤奋些,扎进去一遍一遍地练习。”侍文雅解释。
14年前,刚进车间时,面对高速运行的纺织机,侍文雅也是手忙脚乱。“我是个不服输的人,别人都能做好,我为什么就做不好。我现在做不好,又不代表我一直做不好。所以我就不停地练习、不停地学习。”侍文雅说。
从划线、打眼做起,到定位、上机,每一个环节,再小的细节,侍文雅都不放过,踏踏实实地去学、去做。很快,她就跟上了大家的节奏。
“一天下来,腿疼、脚疼,根本站不住。而且织造车间的工作环境噪音大,空气闷热,加上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当时非常不适应。”很多和侍文雅一起进厂的人,都受不了这份“苦差事”选择了离开,但侍文雅觉得,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应该轻易放弃!
侍文雅举例:“比方说打结要求每天练习五百个,但是我至少都练习一千个以上。开始的时候速度慢,心里也很着急,时间长了,手上都会起皮、磨出老茧。要是太用力,还会把食指勒出小口子,剪刀也经常会划到手上,流了很多血。”
就这样,在不断地练习中,侍文雅将打结速度从一分钟几个提升到十几个,再到现在一分钟能打24个。在处理“断经”时,最快只需要二十几秒,打破了公司“断经”停台处理的纪录。
她所在的企业所属的总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之一;而她所在的车间,拥有领先的高端设备,承担着很多创新面料的生产。
“公司研发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必须要通过我们上机试验,去发现产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去改正,在反复地试验中不断解决问题,最终才能去批量生产。”侍文雅说。
随着技术的日益提高,她还参加了全国各类纺织技术大赛,先后获得了“全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她还积极探索改进生产线,提出了不少好点子。
织造三车间主任赵远说:“织机湿布严重,影响整体布面质量,侍文雅提议在挡水皮下压塑料带,增加蓄水口的吸附作用,减少部分坯布因湿布造成的质量问题,从而减少坯布的次布率。未改进前,每月有3000米左右次布,现在每月下降到200到400米左右。”
2015年,侍文雅成为织造三车间的生产班长,她把自己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人。织造三车间员工王娟表示:“她总会耐心教我们,而且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任,做事精益求精,让我们十分信服。我也要像她一样,努力学习,争取成为标杆。”
侍文雅先后荣获2022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德顺纺织有限公司分条整经车间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苏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侍文雅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在坯布形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能工巧匠’去处理。我愿意努力成为那个‘能工巧匠’。”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