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猪不是普通的猪,是一群住着空调房、喝着山泉水、定期‘体检’的猪。”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的电子监控室内,郑培坤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
【资料图】
在岑巩县农牧行业,提起郑培坤,几乎无人不知。放弃年薪百万的优越工作,收起研究生学历的光环,全心全意养猪、带富乡邻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研究生猪倌”。
“逆行”归乡,“扎根”大山,以生猪产业为支点,撬动山乡巨变,他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劳动模范。
不忘初心 逐梦家乡
1982年,郑培坤出生在大有镇塔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这里干旱缺水,土地贫瘠,且林地多耕地少,以前,曾是二类贫困村。
小时候,他经常跟着村里当兽防员的叔叔“出诊”,看到猪牛羊病得不行了,打几针后就活蹦乱跳了,很神奇。从那时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也要像叔叔一样当一名兽医,为乡亲们服务。
为圆儿时梦想,郑培坤勤奋学习、积极要求上进,2005年,他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2016年取得该校在职研究生文凭。
毕业后,郑培坤先后从事销售工作和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并在湖北发展生猪养殖创业成功,年收入过百万元。
2012年春节,郑培坤携妻儿回家探望父母,发现村里因缺乏产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土地撂荒,村子格外冷清。触景生情的他便想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情。
通过考察,郑培坤发现家乡的气候和生态很适合发展生猪养殖,且大部分村民都会养猪。春节刚过,敢想敢干的他就找到本村的几户农户,跟他们交流自己计划回家养猪创业的想法。
“大家都以为他是在外面混得不好了才回来养猪的,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家养猪,也没有谁赚到钱,一开始大家都不看好他。”村民郑培成说。
堂堂大学生回家养猪,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妻子也觉得湖北教育资源更好,可以让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
万事开头难。面对乡亲们的不信任和妻子的不理解,郑培坤决定用行动向他们证明。
2012年3月,他独自在本村桃树湾租赁了20余亩土地,正式兴建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2013年7月,他从武汉引进种猪140头,同时向岑巩县信用联社申请贷款50万元作为周转资金。与很多规模化养殖场不同,他养猪自己配料,猪要养到六七个月才出栏。2014年,首批生猪出栏上市,由于肉质好,虽然价格比一般生猪高,但非常畅销,当年他就还完了贷款。
实干担当赢得群众信任。村民们积极加入到创业致富队伍中来,妻子也带着小孩从武汉回来支持他创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2014年,郑培坤组建了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当年,公司带动农户种植玉米、南瓜等饲料作物270余亩,采取订单式保护价收购,惠及3个行政村100余户,户均增收4000多元。
发展产业 带富乡邻
2019年,非洲猪瘟肆虐,岑巩县委县政府、大有镇党委镇政府要求各乡镇村加大检疫力度,并联合路政和高速交警等部门在道路、桥梁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检疫点,防止病死猪肉在各地流入和流出。
响应号召、以身作则。郑培坤积极组织村里的养殖大户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并每周发放消毒药品,进村入户督促养殖户勤消毒,带领村民守好村里的出入卡口,号召大家不去市场买肉,切实做好村里人、车、物的管控。在他的带领下,塔山村村民扎实抓好群防群控,在大有镇几乎没有因非洲猪瘟出现生猪死亡的情况,塔山村的近万头猪也无一伤亡。
非洲猪瘟过后,老百姓对他提出的科学养猪理念也完全认同,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加入生猪养殖队伍中。
“2021年卖了900多头猪,收入190多万元,利润50多万元。”这是郑培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搞养殖技术要求高,销售没渠道,以前不敢尝试,要不是得到郑培坤指点和帮忙,我也发不了这个‘猪财’。”
“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能分3000多元钱,现在我就希望郑培坤把这个事业越做越大,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塔山村村民向家录说。
为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公司采取靶向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和愿意从事生猪养殖的贫困户,利用特惠贷资金带动农户养猪,实现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对没有劳动能力养猪的贫困户,采取固化收益的形式,每户可直接增收三至五千元。
作为一名党员,郑培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参与到“万企帮万村”活动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大有镇茂隆、凉水井、木召、长溪、汤江溪、中洞、和平等9个村达成一揽子帮扶计划。
目前,公司实现累计分红1126万元,450余户1700多脱贫人口持续受益,抱团发展的几个村集体经济也得到稳步提升。
培育农人 助力振兴
为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用好新国发2号文件和“桥头堡”政策,郑培坤引导村两委,成立塔山村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2022年5月,郑培坤向县乡两级汇报了塔山村产业发展思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为乡村振兴绘下塔山蓝图。利用现有养殖基地和农户圈舍资源,充分发挥农民勤劳能干特点,依托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和塔山犇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指导,调动农户产业发展积极性。向意愿农户发放一定数量的猪苗和种牛,达到收购标准后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既解决了农户销售之忧,又保障了产品品质。
2022年6月,建立村级劳务公司。通过发展村级劳务公司,吸纳村域内闲置劳动力进行村组道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河道维修等劳务,增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
2022年7月,成立职业培训中心。依托电子科大、华中农大、州人社局等帮扶优势,建立集师资队伍、培训教室、培训宿舍、实训场所、科研中心为一体的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育的大批职业农民,以服务本村村民为主,同时通过村级劳务公司向周边村、镇提供科技输出、知识输出、技术输出,让塔山村的劳动力更值钱。
造福桑梓 展现担当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曾经,村民们撂荒的土地里,林下黄精、油茶等特色产业郁郁葱葱。
郑培坤热心、真诚、有文化、有本事,村民们大小事都愿意找他商量。2016年,村里换届选举,村民推选他为塔山联合党委副书记。
为帮助贫困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郑培坤累计出资10.8万元,资助了10名优秀高中贫困学生,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治穷病”“拔穷根”。疫情期间,其公司向大有镇人民政府捐款1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
截至目前,塔山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一家、家庭农场4家、农业公司8家。全村年出栏生猪25000头,肉牛存栏1000余头,鸡20万余只,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千余亩。
产业一兴满目春。在郑培坤的带动下,生猪产业不仅成为了大有镇脱贫攻坚的“强劲引擎”,产业植入也让9个村焕发了生机。2021年11月,在村民的推选下,郑培坤成为了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之前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作为塔山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在乡村振兴当中,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把塔山村的产业发展、生态宜居、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郑培坤说。
为了事业 干一辈子
不忘初心,带着一腔热血反哺家乡、回报社会,郑培坤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
“养猪是我的事业,帮助乡亲致富是我的心愿,用养猪事业反哺乡亲,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归属、奋斗的价值以及时代赋予的使命。”郑培坤说。
“2014年冬天,正赶上母猪批量待产,我与妻子为母猪接生常常忙到凌晨,她的手洗接产毛巾都开裂了,加上作息紊乱,之后她常年失眠。”谈起自己返乡创业背后的故事,郑培坤觉得最愧对的还是他的妻子。
“我一开始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支持他回乡创业的,但看着他常常岑巩、湖北两边跑,很辛苦,所以就带着孩子一起过来了。回想这几年,有心酸,但更多的是欣慰,觉得他的选择很值得。”妻子滕小双说。
谈及今后的打算,郑培坤说,我们将着力推动塔山联合党委及塔山村党支部建设,围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持续优化塔山村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持续优化生猪养殖、肉牛繁育、林下鸡养殖、林下黄精种植等项目,建设农业产值亿元村。
等产业发展稳定了、村民的生活变好了,您会不会离开呢?
“既然回来了,就干一辈子,如果打算离开,我就不会回来了。这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的产业和事业,我要为这份产业和事业负责,更要为乡亲们负责。”面对记者的追问,郑培坤回答得斩钉截铁。
通讯员 马欢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安永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石含开
三审 熊诚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